海上风电项目海缆后冲埋施工案例(2024年浙江象山一期)

项目背景

2024年秋季,我司承接浙江象山海上风电一期工程海缆后冲埋专项任务。本次工程目标为对全部裸露海缆实施后冲埋保护,覆盖风机间、风机至升压站、升压站间连接段及海缆交叉节点,确保全线路海缆安全性与长期服役稳定性。

核心挑战

复杂海况:施工海域环境复杂,潮差显著,流速较高且流向多变,水流湍急。叠加秋季台风频发的影响,导致有效作业窗口期极为有限,对施工组织和设备适应性提出了严峻考验。

技术难点:海缆处于正常运行状态,需在 不停电、不中断传输 的条件下实施高精度施工。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海缆受力均匀,避免因机械扰动导致绝缘层破损或内部结构损伤,同时对冲埋深度和覆盖均匀性提出了极高要求。

安全风险:

-在靠近风机处近距离施工区域:

-风机叶轮动态运行状态可能对施工船舶及设备造成碰撞威胁;

-施工机械操作需确保精细化作业避免因施工造成二次损伤。

解决方案

双机协同施工体系

采用 VCG550吹沟机(非接触式水力喷射工艺),配备自适应喷头控制系统,确保施工全程不与海缆及接头发生物理接触,有效避免机械损伤风险。

选用VYL1100挖沟机,实施非接触式作业,从海缆上方、接头上方及交叉点上方进行大功率冲埋,将海缆精准埋入预设海沟,确保施工精度与安全性。

风机偏航协同施工模式

在靠近风机近距离施工区域,根据客户要求及施工位置,动态协调风机进行偏航操作,使风机扇叶旋转至背风位置。

施工船舶及设备在风机扇叶背面进行作业,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干扰,确保施工安全与风机运行稳定性。

项目成果

本项目成功实现海缆标准化后冲埋完成率100%,采用非接触式施工体系,全程实现零机械损伤,结合风机偏航协同机制,显著降低近机位施工风险。交叉点冲埋深度严格达标,达标率实现100%,整体施工质量达到国际水平。作为东海海域复杂海况下海缆冲埋工程的典范,本项目不仅为海上风电运维领域树立了新标杆,更为全球海上风电运维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“中国方案”。